长安画派的艺术特色
发表时间:2011-1-18 15:40:44 来源:新华网长安画派画作——幽谷图
陕西曾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大画家,尤其是唐代画坛出现了一批诸如阎立本、张萱、韩干等陕西籍代表性画家,并把中国绘画推向高潮。新中国成立后,长安画坛元老赵望云主张中国画直面人生、走向民众生活的艺术实践,他重视凝聚人才,被称为“长安画派的奠基人”。来自解放区文坛的石鲁,高举新文艺思想的旗帜,以鲜明的个性,才华出众的创新精神,凝聚人心开拓新路,被称为“长安画派的旗手”。他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口号,成为长安画派同仁创业的宗旨。当时,各地不少画家云集西安,有福建的蔡鹤汀、蔡鹤洲兄弟,工笔画家郑乃光,安徽的王子云,北京的何海霞,河南的康师尧等,使得陕西画坛空前活跃。
1961年开始,石鲁、赵望云、何海霞、康师尧等人先后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地举办展览。这些展览突出地表现西北风情,有着强烈的艺术个性和粗犷、豪放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引起美术界的轰动和关注。这样,在全国美术界的一致认可下,“长安画派”逐渐形成,并以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李梓盛为核心。他们是一代国画精英,充满新文艺思想的豪气,以冲破前人窠臼的创新精神,走进现实生活,从秦岭山川、陕北窑洞,踏遍了西北黄土高原,从平凡中看出新奇,吸取丰富的艺术源泉,从浩瀚广漠中发现美,表现大自然的生机。“长安画派”的形成,结束了陕西乃至西北绘画几百年来的沉寂和萧条,以自己的特有的个性风格使长安画派成为中国画坛的一支劲旅。艺术风格鲜明的作品刚展出,即轰动京华,荣称“长安画派”,为开创中国画创作新路做出了贡献。 然而,长安画派的形成和发展并不一帆风顺,记得1961年10月以石鲁和赵望云为“旗手”的西安“楞娃”们赴京展出了他们的水墨“习作”时,举国上下,一片震惊!但是某些评论者却认为“长安画派”的美学思想是“野、怪、乱、黑”,用心良苦。“长安画派”正是有意或无意地通过外化的“野、怪、乱、黑”展示了中国文化内在的“错、综、复、杂”,以及画家们的“忧患”意识——喜、怒、哀、乐,啼笑皆非。石鲁为了捍卫“长安画派”的艺术成果,针对“野、怪、乱、黑”的说法做出了机警的反应,以自嘲的口吻撰写了《内心独白》: 人骂我野我更野,搜尽平凡创奇迹;人责我怪我何怪?不屑为奴偏自裁!
人谓我乱不为乱,无法之法法更严;人笑我黑不太黑,黑到惊心动魂魄; 野怪乱黑何足论,你有嘴舌我有心。生活为我出难题,我给生活提精神。 在石鲁的作品中,他的《转战陕北》、《东方欲晓》和《东渡》反响特别强烈。石鲁的《东方欲晓》,不论其思想性还是其艺术性,都达到了他的艺术上“光辉的顶点”。这幅画的构成是延安的枣园,伟人的寓所,窑洞上的灌木丛,闪闪灼灼的枣树左右晃动,从窗户上透出来的光明照亮东方的大地——人类的希望,“潘多拉的魔匣”,“阿拉丁的神灯”,实际上是“达摩克里兹利剑”所发出的光芒。按说《东方欲晓》是一幅顶天立地的中国人物画,但石鲁与众不同,至少与某些画家们不大相同。他独具慧眼,别开生面。它既有艺术的感染力,又有思维的渗透力,激发了欣赏者的想像力,令人心领神会。但非常不幸,《东方欲晓》不被时代所接受,一落千丈,坠入十里云雾,但他从不“悬崖勒马”,仍我行我素…… 而赵望云通过精心佳构创造出远离红尘的“无人之境”,寂寞、宁静、默默无闻,“此时无声胜有声”,耐人寻味,余兴难尽。他在荆棘的人生道路上坎坎坷坷,极不舒心,把对现实生活的热情投入艺术的“幻觉”中,痴心梦想,孤心血泪地营造自己的“极乐世界”。看过他的画,我们仿佛置身于马致远在《天净沙》一曲中所提供的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赵望云的山水画,每一幅都充满了浓郁的抒情味、人情味和文人味,这一点可以从赵望云的《深夜行》、《深入秦岭》、《深山行》、《醉染重林二月花》、《晚秋》和《秋实累累》得到验证。美术理论家王鲁湘先生曾有一段中肯的评述:“赵望云到了60年代,笔墨更加精进,开始朝着松动、朴茂、浑厚的方向发展。像《陕北之秋》、《幽谷新村》、《杉林麋鹿》、《风雨归牧》、《秋实累累》、《重林耸翠》等作品,绝去古人蹊径,无所依傍,那种精力饱满的构图,放笔直干的用笔,水气淋漓的墨色,无不显出画家充沛的创造力。特别奇妙的地方,是赵望云用浓重的湿墨来画西北的土山,既画出了土山的厚实温软,又画出了土山的干枯焦涩。这种矛盾的感觉正是西北土地的特色,在赵望云之前从来没有人用笔墨准确地表现过。他画的土地一片苍茫,他画的树林一片苍劲,但整个画面又墨色淋漓,温润如玉。这种用笔苍老,用墨苍郁的技法,达到了极高的美学境界,也突破了前人技法的成就,至今为止,还很少有人企及。” 改革开放新时期,在长安画派老一辈画家的倡导下,于1981年省政府批准创建了陕西国画院,这是长安画派精神的继续和发展。石鲁首任名誉院长,方济众首任院长,何海霞、康师尧以及罗铭、王子武、刘文西等名家曾任副院长,时任省美协副主席的李梓盛和西安美院老院长刘蒙天等任顾问。由老前辈为画院奠基开路,同心协力推动画院事业的发展。培育了以继任院长苗重安为首的新一代领导核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开创画院新局画。1999年,“中国画巡回展览”轰动北京、南京等地,在全国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北京有专家称:“长安画派”撑起了中国画的半壁江山 。 (朱浩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