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洁(左)杨婷婷“琴瑟和鸣”。余萍 摄 |
看两颗民乐新星
琵琶惊艳“筝”功夫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江苏民乐界的民乐新秀任洁和杨婷婷,小小年纪就以惊人的毅力诠释着对这句话的理解。有了近20年的艰苦储备,才有了金钟奖和文华奖的辉煌绽放。在采访中,记者尝试从小红花、金钟奖、成功等关键词入手,揭开灵动飞扬的“丝弦之梦”背后的故事。
1、关键词:小红花
从小就知上台没人能帮你
对学音乐的孩子来说,天赋很重要,任洁和杨婷婷这两个南京女孩的经历很相似:从小学琴,六七岁就站在舞台上独奏,从南京小红花艺术团中培养出不怯场的“天赋”。任洁笑说,小时候就喜欢唱歌跳舞,妈妈有意让自己各方面都接触到,但到了选择的时候就很纠结,是弹琴还是跳舞呢?“弹琴手疼,跳舞腿疼,想想好像弹琴好一点”。在艺术氛围中成长,从小就喜欢舞台上的感觉,“我从小就知道到了舞台上一定要好好弹,一定不能出错,要赢得掌声。也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因为是独奏演员,上台后没有人帮我只能靠自己”,任洁这样告诉记者。
2、关键词:金钟奖
文华奖
任洁:废寝忘食练琴12小时
2005年,4场关键比赛让任洁步入人生的辉煌,一举将文华奖和金钟奖政府和专业两个最高奖项收入囊中。在拿到文华奖的情况下转战金钟奖,任洁有过顾虑,“当时很多朋友亲人包括一些老师认为已经够了,还要继续比?我评价自己的标准是,要看自己是否有进步,去金钟是一个机会,只想去表现,拿不拿奖不重要。”回忆当时比赛的情景,任洁说,去广州比赛的前一天,为试场在南艺音乐厅一排练就是12个小时,完全沉浸其中,竟然忘记吃饭。如果就此将任洁划归最勤奋的学生,那你就错了。“我练琴其实相当随性,不是每天练琴,小时候如此,长大也是这样。自己一定要喜欢,这很重要。如果今天有状态,我就可以非常投入”。
杨婷婷:低调学习意外获奖
记忆回溯到2004年的金钟奖时光,琵琶金奖得主杨婷婷早在大二时就一战成名。“我参加金钟奖,就是抱着一种去学习的态度吧。”在一般人看来,相比较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高手聚集地”的对手们,来自地方院校的选手并不占优势。“她们的确实力很强,作为江苏的选手,我就想把我的实力展现给大家,看看全国的琵琶水平是怎样,”杨婷婷说,能够获得金奖当时觉得挺意外的,“我的专业老师觉得我表现很不错,结果所有的评委老师都把我的分儿打到了最高!”
3、关键词:成功
不仿范本沉入音乐
在音乐专业之外,她们都有自己的“偏好”。任洁说,“我学生的琴房里全是古筝的碟子,我就跟她说,你去我家看看,几乎找不到古筝的碟子。小时候我爸妈老觉得我看书太杂。去国外演出,我会先去博物馆。多了解别的艺术门类,放松自己,重回古筝时又会有新鲜的状态”。而弹琵琶的杨婷婷平常最喜欢听的则是古典乐、交响乐等。她们都说,时不时地走出去丰富自己,再回来感觉不一样。
经常会有学生问任洁,处理音乐时有什么“独门秘籍”。“就是沉静下来面对。”90年代任洁首演《西域随想》、《箜篌引》等一批成功引发反响的作品时,没有任何参照,“现在的孩子拿到一个曲子,会立即找到一个范本模仿,但我当时什么也没有,只有沉静下来好好琢磨,就一张白纸,不断和作曲家沟通。当时也是我的一个机会。”在任洁看来,处理音乐的方法因人而异的,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跟人的经历、学识、视角都有关系,是漫长而不自觉的结果。
4、关键词:大奖之后
任洁:一年连出3张专辑
“像做梦一样,南京十大杰出青年,在朝鲜成为金奖独奏家……各种荣誉纷至沓来,鲜花和掌声背后还是要清醒,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任洁在得奖之后,在08年连出3张专辑,“就想把之前积累的一些曲目,包括那时候的状态保留下来”,其中2张台湾制作发行的专辑还请到了获格莱美大奖的录音师操刀,3张专辑的曲目也毫不重复。在接下来的2年研究生时光里,任洁开了近30场演奏会,并进行多种尝试和开拓。
杨婷婷:“寂寞”读研
“得奖以后,专业老师担心,成名过早对于我的发展未必是好事,可能将来一辈子吃老本”,杨婷婷说,金钟奖对自己的意义在于坚定了信心,选择琵琶作为毕生事业。作为江苏首位夺得金钟奖的选手,杨婷婷在“夺金”之后,并没有给自己的履历上增添很多华丽的条目。“当时只有20岁,在老师的建议下,对自己的未来规划特别谨慎,”当时担任金钟奖评委会主席的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王范地对杨婷婷赞赏有加,于是杨婷婷在从南艺毕业后,选择进入中国音乐学院读研,跟随王范地教授深造。“就希望能充实自己,对得起这个奖”。
5、关键词:传统
身处国外更感觉传统宝贵
和杨婷婷赴北京求学,并顺利于今年留校任教不同,任洁选择固守南京。“可能是我比较念旧吧,‘家’的感觉真好。”任洁每个星期都有两三天演出在外,出国演出的机会也为她带来了审视民乐的切身体会。08年,任洁在韩国举办了4场演出,韩国作曲家特意为她量身定制了曲子。因为韩国也有筝类家族中的伽倻琴,因此韩国民众对中国古筝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兴趣浓厚。“从继承和发扬两方面来看的话,韩国在继承传统上保持了很多原汁原味的东西,而中国在技术创新则更多一些,”任洁说,现代的东西大家都很重视,但传统的东西往往被忽视。“当你走向国际化之后,你会发现那些东西很宝贵。去国外演出,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当一代人都不重视传统,历史就会断裂。”
“当初学琵琶,就是因为觉得琵琶很好看!学了之后,才发现琵琶的表现力这么丰富”,在杨婷婷心目中,像《十面埋伏》唯有用琵琶去表现才有如此惊艳的效果。“去国外演出才发觉,琵琶对老外来说,显得有些神秘。你有二胡,人家有小提琴;你有古筝,人家也有竖琴……唯有琵琶,没有熟悉的对应物。而其中蕴含的传统底蕴很深厚,发展空间也很大。”
扬子网记者 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