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了一期“开心辞典-开心学国学”,感觉是对当今国学热的追风,因为主持人提问的内容只是些学校课本中的文史知识,这些我认为与“国学”了无挂碍,是对国学复兴的亵渎与盲目跟风虽然时下对国学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国学首先是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代名词,中华传统文化讲究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彰显的是中华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的独特的人生价值观与自然观、宇宙观,开心辞典中的问题于这些哪有一丝瓜葛呢?我看的这期是最近的“外国”专场,一位来自美国的留学生,以全场第一个满分7分表现出了他回答考题时的自信和广博的国学文化内涵,他说自己通读了《论语》等不少中国经典,主持王小丫听了无奈自嘲:我还没读完论语呢,听你这么说还真的需要回家补补课这位美国留学生答题中的从容让我佩服,他读过不少中国经典这一点不知让多少国人汗颜试想:身为中国人,连最基本的四书五经三百千都没通读,还算一个纯粹的中国人吗?我是在大学期间自己误打误撞才接触到传统经典的,才认识到经典是中华文明五千年之根我认为开心辞典应该找出一些现实中的实例让选手引用《论语》等经典中的准则来回答,如此让人明晰贤圣的教导,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如此方可起到匡正时弊,有资于正道。 有人说我们从小学习的语文、历史就是国学,我认为此言谬矣;我们是学了些也背诵了些诗词古文,但那叫学习吗?学诗词不教格律常识与写作,学古文不教理解其中的微言大义,只是学些文字解释,完全是把我们的经典当“木乃伊”来学习的,有谁理解得到四书五经中的理念今日依然深深地指导者国人的言行呢!深深地激励着中华儿女追求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 大家看看当今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救人者挨宰寒心、小青年拉帮结伙偷盗为捞钱不择手段、----全社会表面上是人们对财富的饥渴,实际上反应的是当前中国道德的失落,人性的沉沦,儒学不倡,十三亿国人赖何安身立命?儒学不倡,中华民族赖何打破西方文明的围堵与霸权主义,实现人类的大和谐? 最近揭开的"力拓间谍门",力拓那位经理胡士泰是堂堂的北大高材生啊,北大有多少高材生因为金钱利益被洋人收买成为"洋买办"呢?痛心啊!为了个人利益不仅变更中国国籍,更不择手段的为洋人卖命,窃取中华国家利益,汉奸、卖国贼,千刀万剐难解国人之恨?力拓玩弄中华于股掌之上,让中国凭空损失4000亿啊!我们中国有多少家当能让这些败家子折腾啊!纵观我国外围---南海、藏南、朝鲜、新疆处处狼烟四起,西方构筑对中华的包围圈已然成型,中华只有奋起一战,打破西方围剿,才能舒胸臆、论复兴! 大家看一下百度百科的解释: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注:09-7-20即屏; 06:54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开心国学”引发争议 国学穿上娱乐外衣好不好? “开心学国学”:既非“国学” 也不“开心”? 近日,我在《新京报》上看到了一个“超赞”(据说这种表达很时髦,类似于现在不说中国传统文化,而说"国学")的标题:既不“国学”,也不“开心”批评的是央视《开心辞典》09年暑期特别节目“开心学国学”老实说,这个标题起的真是很精彩,可惜我细看文章之后,发现内容有些对不住这个好题目,借用文中一句话:电视节目的噱头只会降低“国学”的含金量和严肃性我看《新京报》这种大报,如果总有这种只有题目充满噱头的劣质评论,那么《新京报》的含金量就会越来越小,严肃性也会被猎奇性取代 该文第三段起首:通常意义上的“国学”,是五四时期学者们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宽泛一点说,凡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学问,都算窄一些的则规定“国学”是中国的传统的学术体系--"国学"的定义不论宽窄,都是有一定体系的“学”,或者说是“学术”,而不是点滴的文史知识 先来看一下百度百科的解释: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请问:“学术”难道不就是由具体的“点滴的知识”组成的么?体系不就是众多学术组成的么? 再者说,这是面向大众普及国学知识的电视节目,不是研究所或者学术论坛,不要说什么体系好不好!我要请问,假如电视台办了一场“开心学红学”,出了很多有关红楼梦的题,您也一定会说这不是"红学"吧?因为某某学是体系,那么天文学、地理学、数学,也应该都是体系啊,所以“开心学数学”就是不可以的。 在第四段有这样的表达:《开心辞典》里涉及的,显然不是这一体系一百个地方选手,要挑出三个晋级者在现场具有海选性质的抢答题,基本上没有超出中学语文或者历史的知识范围出列选手面对的题目,难度逐渐增加,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再扩展到“课外阅读”的知识,但也都是知识点,而不是用什么"国学"的思维方式去做个人的判断比如有一题关于“大雪”和“大寒”这样的传统节气,如今恐怕没有多少人还会按照这些概念穿衣过日子了。 看出来了吧,一方面自己都说"国学"有宽窄两种解释,另一方面却揪住“体系”不放既然承认“宽泛”的国学是“凡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学问,都算”,那么“没有超出中学语文或者历史的知识范围”,岂不正是属于“宽泛”的国学范围么? 回头来想,我们从小学习的语文、历史,不就是教育部门为我们每个中国人打下“国学”的基础么?国学国学,不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么?中小学知识又怎么样?你真的掌握了吗?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再学习一下学校里学过的文史知识至于生这么大的气吗?不要忘了,这是暑期,有相当多的观众是青少年,为他们“量身定做”一些国学题目无可厚非。 另外,文中提到“但也都是知识点,而不是用什么"国学"的思维方式去做个人的判断”,作者希望考察国学的思维方式作出的个人判断请问,国学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个人的判断有标准答案吗?我倒不明白,知识点不就是具体的“文化与学术”么?您说的“国学”的思维方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回字有四种写法”那种把简单事情弄复杂的思维方式么? 更不可思议的是举的这个例子,比如有一题关于“大雪”和“大寒”这样的传统节气,如今恐怕没有多少人还会按照这些概念穿衣过日子了,就在昨天早上,我还在楼下听见两位大妈说“初伏了,更热了”,另一个说“今天要吃饺子了”恐怕是作者老兄自己很熟悉现代网络世界,就以为全中国老百姓都是熟悉网络,不熟悉24节气吧再有,连“手机报”都发了“头伏饺子二伏面”这样的提示,这两天超市饺子大卖也是事实吧?! 前面是关于“不国学”的批评,再看接下来的关于“不开心”的批评段落: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场地总会比别人更高、更大、更空一些,不热闹这大概是舞台设计的问题,而以节目设计的角度来说,导演组足够经验丰富,脑子却不够新鲜活络百人选三,除了抢答一环以外,接下来的基本就是个人流水账,甚至连有人被从晋级选手中踢出的环节,都像是端茶送客蜻蜓点水,不留一点痕迹 第一句就有问题:什么叫“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场地总会比别人更高、更大、更空一些,不热闹这大概是舞台设计的问题,”拜托,这是个答题类节目,全世界的此类节目都不热闹,您看过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么?电影中的那个印度同类节目演播室也是“更高更大更空,不热闹”,因为这不是游戏类节目,要的就是“静静的思考”啊! 第二句,“基本就是个人流水账,甚至连有人被从晋级选手中踢出的环节,都像是端茶送客蜻蜓点水,不留一点痕迹”如果把答题类节目说成是“个人流水账”,那么晚会类节目就可以被说成“歌舞小品的简单串连”每一样节目,都有它的基本形态,比如访谈节目就是主持人与嘉宾对聊啊(按这位评论家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说成“主持人与嘉宾只会神侃聊天,却不会玩出新花样”),通常而言,对外在形式过于看重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外行评论员,另一种就是急于出政绩的电视台领导电视观众并不太关心节目形态出新,更关心内容如何 再有,“蜻蜓点水,不留痕迹”那句话实在是高深,我读了很多遍,才揣摩出一点味道,好像是在说“选手更换”不够热闹,太平淡您还想怎么热闹呢?热闹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重点是看热闹,何必看“开心学国学”呢?有的是热闹节目啊?!这本来就是个答题的偏静态的节目啊?这就好比有位老兄抱怨:“地铁哪儿都好,就是有一样赶不上公共汽车--看不到路上的风景” 前面有人写评论指责“开心学国学”将国学娱乐化?现在《开心辞典》规规矩矩普及国学知识,又有人写评论说不热闹,不开心您是不是太矫情了? 开心的含义有两个:一是指开心辞典带领大家学国学,二是希望大家学着开心,学了开心请问作者,你是因为这些知识没有超出小学中学大学的范畴,不算国学而不开心吗,还是因为现场不够热闹而不开心?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最后一段(一共只有六段): 到这里,“开心学国学”的潜在意义就有了在这个空间里,人再多,百人甚至千人,都赶不上庙堂之大这也不是全民娱乐,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在这里被定义为神圣北大国学班的噱头,虽然是商业设计,但依然打的是神圣的招牌这与推动“国学”的思想体系无关,而是重拾中国文化丢失了的身份认同所以"国学"只是扫盲运动的一个幌子而已,既无关国学,也无关开心 我学问不高,实在是不明白“都赶不上庙堂之大”是何意思,“庙堂”这个词倒是很"国学"的,用到这里是啥意思呢?我赶紧查了一下百度百科:庙堂,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借指朝廷《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我知道现在一般都把庙堂用作“政府”,可是这句话到底是啥意思呢?是说"开心辞典"的观众、选手等有关人士,都没有政府的影响力大? 太"国学"了,看不懂 还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在这里被定义为神圣”,谁定义为“神圣”了?不就是男女老幼都来参加的关于中国文化的电视答题节目么,所有参与的人都没觉得“神圣”,是您老兄把它看作神圣了吧? 结尾这句最“精彩”:所以“国学”只是扫盲运动的一个幌子而已,既无关国学,也无关开心 。 您说对了,全世界好看的答题节目都是“扫盲运动”,一定是通俗易懂的题目,而且是那种看起来很熟,却又拿不准的题目,绝对不是高精尖。至于结论,您已经在前面说了有“宽泛”的国学定义,那“心学国学”节目就是跟国学有关了至于是不是“无关开心”,我了解《开心辞典》的收视率一直很不错,报名者一直很踊跃,尤其是这个“开心学国学”的特别节目,我想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大概算能给人带来开心的吧?如果实在不算,您老兄这篇“充满浓厚国学味”的评论倒是挺让我开心的,这几乎是我这几年看过的“最搞笑的”评论了--几乎没有一句说对了当然,《新京报》这种大报,如果总登这种级别的评论,越来越多的读者在皱眉,报纸老总们还开心么? 顺便说两道我看到的“开心学国学”的让我印象深的题目:如果你的一首五言绝句被报纸发表了,那么按照正文给稿费的算法,一个字给5元,您应该得多少稿费?(大意,具体忘记了),50元?100元?200元?当然是100元,5言绝句是四句么但是它并没有直接考你“5 言绝句是几句”,这种考法更生动有趣一些 还有一道:古时候结婚是在何时?早上?中午?傍晚? 那位年轻的男选手说:“傍晚因为古时候‘婚礼’的‘婚’没有‘女’字旁,是‘昏礼’--黄昏典礼”他答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