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苏绣,被人们誉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与蜀绣、湘绣、粤绣并称我国四大名绣。有关文献记载,广义的苏绣是江南一带的刺绣产品的总称;狭义的苏绣则指以苏州为中心所形成的刺绣产品,其中苏绣的两个重要基地分别为苏州和南通,苏州的“吴绣”和南通的“通绣”号称苏绣的“南吴北通”。从明清时期的刺绣成品能看出,南通刺绣的基本技法和苏州的刺绣也是一脉相承。虽然两地的刺绣技艺相近,风格类似,但是也有差异之处,苏州刺绣喜好绣制猫、狗等小动物,特点是小巧玲珑,颇有情趣;南通刺绣则以人物绣擅长,针法变化多端,五官刺绣传神,也被称为“沈绣”。说起南通刺绣的历史,便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清末时期的刺绣艺术家沈寿。
沈寿,原名雪芝,字雪君,号雪宦、别号天香阁主人,一八七一年出生于江苏吴县阊门海宏坊一个古董商的家庭。父亲沈椿,强习书史,研究盐法,曾在浙江任盐官。他酷爱文物,富有收藏,后来开了一个古董铺。母亲宋氏,生有三男二女,雪芝排行第五,从小便随父亲识字读书。家藏的文物字画,给她丰富的艺术熏陶,拨动了雪芝心灵中美的琴弦。
苏州的刺绣素负盛名。尤其是苏州城外的木渎一带,几乎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堪为“苏绣之乡”,小时侯,雪芝常去那里的外婆家,对奇妙的苏绣艺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在姐姐沈立的带领下,七岁弄针,八岁学绣,开始了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刺绣生涯。雪芝天资聪颖,又好钻研,学绣进步很快。起初,她绣些花草之类,主要是一些实用性绣品。后来就将家中收藏的名画作为蓝本,开始绣制艺术性作品。十六七岁,她便成了苏州有名的刺绣能手。雪芝二十岁结婚,丈夫余觉(名冰臣,又名兆熊),淅江绍兴人,后居苏州。他出身书香世家,能书善画,经济条件也颇好。婚后夫妻俩一个以笔代针,一个以针代笔,画绣相辅,相得益彰。雪芝除操劳家务外,总是闭门刺绣,从不间断。
光绪三十年(公元一九○四年)十月,是慈禧太后的七十寿辰。清政府谕令各地进贡寿礼。余觉得知消息后,听从友人们的建议,决定绣寿屏进献,他们从家藏古画中选出《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图》作为蓝本,很快勾勒上稿,并请了几位刺绣能手一齐赶制,雪芝在这些绣品上倾注了很多心血。慈禧见到《八仙上寿图》和另外三幅《无量寿佛图》,大加赞赏,称为绝世神品。她除授予沈雪芝四等商勋外,还亲笔书写了“福”,“寿”,两字,分赠余觉夫妇。从此,沈雪芝更名“沈寿”。
一九一四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沈寿应聘来到南通,担任了所长兼教习,余觉则担任了南通平民工场的经理。女红传习所起初附设在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后移到南通濠阳路,传习所第一期招生二十余人,以后逐年增加,学制也逐渐完善。所内设有速成班,普通班,美术班和研究班。
沈寿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刺绣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富有经验的刺绣教育家。在教学中,她主张“外师造化”,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绣花卉,她就摘一朵鲜花插在绷架上,一面看一面绣。绣人物,她则要求把人的眼睛绣活,绣出人的精神,在沈寿的精心教诲下,南通女红传匀所培养了许多刺绣人才。南通的绣品也逐步形成了“细” “薄”“匀”“净”的风格,在国内外打开了销路。
沈寿在南通“授绣八年,勤诲无倦”(张謇语),不幸积劳成疾,张謇“惧其艺之不传”,便在延请名医为沈寿治病期间,征得她的同意,亲自动手记录整理她的刺绣艺术经验。沈寿在病体稍微好一点的情况下,边回忆边口述,历经几个月,终于写成《雪宦绣谱》一书。张謇在绣谱的序言中说:“积数月而成此谱,且复问,且加审,且易稿,如是者再三,无一字不自謇书,实无一语不自寿出也。”由此可见,这本绣谱确实是沈寿四十年艺术实践的结晶。此书分绣备,绣引、针法、绣要、绣品、绣德、绣节、绣通,共八章。从线与色的运用,刺绣的要点到艺人应有的品德修养,以至保健卫生,都有比较完整的阐述,堪为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苏绣艺术经验的专门著作。
至此,南通刺绣艺术出现了飞跃性的发展,“沈绣”在南通刺绣艺术中的地位,在中国刺绣艺术史上的地位由此奠定。
建国后,南通刺绣在政府的关怀和扶持下,沈寿的弟子走到一起,传艺带人,从当初的手工合作联社逐步发展成以刺绣为主体的工艺美术研究所,艺术上采用“画绣结合”、“以画补绣”的虚实处理,与露香园顾绣传统相结合,在平绣技法上,逐步形成南通的“细、薄、匀、净”的风格特色,尤为擅长绣制人物作品,在行业内素有“南通刺绣,人物为主”的说法。80年代,南通刺绣又在国内刺绣界率先兴起彩锦绣。将最为传统最为民间的点彩、纳锦与现代壁画现代环境艺术结合起来,创作了至今堪称世界之最的大型彩锦壁画《长城万里图》(现陈列于北京城饭店)。彩锦壁画《哪咤闹海》一举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七八十年代,是南通刺绣最发达的时候,当时的南通大约有两千多人从事刺绣加工,100多人从事刺绣精品研究。然而,随着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的衰落以及市场卷起的商业风暴,南通刺绣受到重创,目前南通研究刺绣精品的艺术家缩减到20人左右,这让南通刺绣重又回到民间。因此,难有较大作为。
南通刺绣是苏绣的一个分支。苏绣与南通刺绣有着不可割舍的历史渊源,把苏绣推向国际市场的是南通。上世纪20年代初,张謇先生成立了绣织局,在美国纽约、瑞士、意大利等海外的一些城市分别设有分局和销售处,以推介和销售中国刺绣,这一举动在苏绣的发展史上第一次引用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现代的经济眼光和更广义的文化眼光来审视南通刺绣, “沈绣”是南通刺绣的一张名片。现在被视为苏绣重要技艺的针法许多是从南通发展起来的,“通绣”和“吴绣”都属苏绣这一流派,且南通刺绣的100多种针法囊括了苏绣的所有技艺,南通作为苏绣的“北宗”,有着理论、史论基础,应该将它发扬光大,并创造经济效益。
面对“吴绣”占据苏绣大半天地,苏州刺绣红透全国半边天,而南通作为苏绣“北宗”却是沉寂无声的局面,苏州刺绣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坚持把刺绣作为高档艺术品,不断提高其地位,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将刺绣作为一种程序化生产,不仅服务于一般群众的普通需要,还将刺绣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路子。据了解,苏州刺绣研究所的作品,95%的市场在国外;在苏州吴中区“刺绣之乡”镇湖,刺绣已成为当地农民的支柱产业,形成了以国内为主的大市场。而南通刺绣一方面缺乏相应的人力、物力,无法像苏州一样大规模地研发,另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利用资源,走产销一体化的道路。优秀的传统民间工艺,由于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不同和技艺人才严重流失,有的品类已濒临灭绝的境地。刺绣是南通一项不可忽视的民间瑰宝,如果不加以重视,有很多技艺就会从此失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