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之为经典与大众是否阅读无关

发表时间:2010-8-5 15:37:46    来源:中华读书报
  
    

    当下那么的多专家、学者都在倡导或发起
阅读经典的主张与活动,其良苦用心我是深知的,他们是操心现代商品社会的人们被物欲吞噬了。如今的人也阅读,但只读考学历、考职称、考资格的书,如果能读一些时尚的书、消遣的书、娱乐的书就算读书人了。读经阅典应该是与大众无关的吧。
 
    当然,经典是能通过活动、通过倡导被人阅读的,可阅读了就能被人们接受吗?接受不了的阅读还有阅读的意义吗?阅读经典是一个个体生命的灵魂需求,而不是一个集体或团队思想的渴望,就是在大众中掀起一股阅读的新高潮,也不过是光腚娃娃会背《三字经》。一千个想发财的人读了10遍《国富论》,不如不想发财的王亚楠自己读一遍。

    经典一旦繁衍成大众的普及性读物时也就失去了经典的价值,孔子的《论语》是经典,转化为儒学就不是经典了,于丹在百家讲坛上演讲的那本《于丹〈论语〉心得》更不是经典。《论语》是历代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法宝,不过16000个字,有多少中国人都读过?《红楼梦》是一部从头到尾都有情有爱的章回体小说,形式与内容都够大众了,可不大众的中文系大学生都不一定都阅读。中国的经典作者大多还有些文以载道的功利性目的,还时刻想着让更多的人阅读或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念,可世界上那些伟大、天才的思想家、作家们的经典作品从创作那天起就没想过是给大众阅读的。

    经典在大众的眼中是用来敬仰与膜拜而不是阅读的,大众知道经典就足够了,就像虔诚的基督教徒,相信有个上帝,却永远读不懂《圣经》神学哲学意义是一样的。无数知识分子家中的书架上了都有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康德的《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的《美学》,卡希尔的《人论》甚至霍金的《时间简史》,可除了研究者而外有多少人阅读过?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与大众的阅读与不阅读都无关,经典是天才大师们人生的智慧,这样的智慧不是用来启迪大众认知的常识,而是大众中有的灵魂渴望与大师的经典对接。寻找着经典中的智慧去对接的灵魂一定不是大众的。

    有人把经典作品说成是生活的教科书,那一般指的是小说、戏剧、电影、歌曲之类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学艺术本质的形象性就是为了让其作品好看、好听而设计的,当天才的文学大师们的作品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又必然是脱离大众的。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卡夫卡的《判决》,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印数虽说不少,买书的人把这些经典当作文字首饰采购了,有多少人会真正地阅读了?

    把经典当学问与知识来阅读,以实现武装自己的阅读者不会读懂经典,想把经典转化为自己的资本,以此来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阅读者也未必都能如愿。阅读经典不会让我们从此也就经典了,但大师的成长肯定都有阅读经典的经历,因为必要的条件,并不是唯一的条件。

    就像有人大半辈子都在讲授《论语》,对《论语》几乎是倒背如流,可心中连丁点儿的仁善情怀都没有,连基本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经典要义都不能践行,你读不读经典又有什么意思呢。(广西北海市 阮直 原题:经典是不用大众阅读的)

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来源: 中华读书报

网站导航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力资源 | 联系筝和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筝和天下 京ICP050878号 中国民族音乐网 中国古筝音乐网
电信业务审批[2005]字第 471 号函
技术支持:北京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