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说,众生的“未知”永远大于其“已知”。当一个人说“不可能”时,只是代表在其“已知”内的方法都已经试过却没有奏效而已。
静林禅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走夜路的人由于碰在了一块石头上,所以被重重地跌倒了。他爬起来后,揉着疼痛的膝盖继续向前走。走着走着,他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只见前面是墙,左面是墙,右面也是墙。前面的墙刚好比他高一头,他费了很大力气也攀不上去。这时他忽然灵机一动,想起了刚才绊倒自己的那块石头,心想为什么不把它搬过来垫在脚底下呢?想到就做,他折了回去,费了很大力气才把那块石头搬了过来,放在墙下。踩着那块石头,他轻松地爬到了墙上,轻轻一跳就越过了那堵墙。
在人生路上,谁都有可能碰到“绊脚石”,都可能会遇到“墙”。有些人被“绊脚石”绊倒以后就再也爬不起来了;有些人则突破自限,打开思路,化不利为有利,把“绊脚石”变成了“垫脚石”,从而翻越了那堵阻碍自己的“墙”。
有个人在河边钓鱼。每当钓到一条大鱼时,他就会把它扔回河里;钓到小鱼时,他就留下来。有一位过路人看到这一情形后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不要大鱼,只要小鱼呢?”
这个钓鱼者回答说:“因为我家只有一口小锅,没有大锅呀!”
有些人在做人做事上,都容易像钓鱼者那样自我限制,固执于某种行为或处事模式而同时又对结果不满意。当你去做某件事情时,有些人可能会急忙忙地跑来“提醒”你:“这种事是没有办法做到的……”“这是不可能的……”从而令你“未战先怯”。
佛教里有这样一个寓言。有一天,毛毛虫问蝴蝶:“我要怎么样才能变成一只蝴蝶?”
“要成为蝴蝶,首先要有飞行的渴望,其次要有勇气冲出束缚你的茧。”
“那不就是死亡吗?”
“表面上看是死亡,实际上是新生。在现实生活中,这就是差别。有的成为了蝴蝶,有的则因逃避而死亡。”
佛祖说,众生的“未知”永远大于其“已知”。当一个人说“不可能”时,只是代表在其“已知”内的方法都已经试过却没有奏效而已。所谓极限,往往是自己给自己划的一条线。只要走出自己划下的疆界,你就会发现事情原来可以这么简单;只要你不再“作茧自缚”而是“破茧而出”时,你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其实广大得很,美丽得很!(来源:看开/作者:赵伯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