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修道修己 不见人过

发表时间:2010-12-28 15:08:03    来源:中华国学网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

   “谮(音怎,去声)愬(音诉)是讲诬蔑人的坏话,所谓流言蜚语,讲说是非的这种话。他人来说长道短,讲是非,不可以轻信,应该先忍住自己的恼怒,不能一听这话就火冒三丈,不分青红皂白去惩处别人,去报复别人,这就不对。要先忍耐,再三地思考分析,查明事实真相,到底这个话是真是假。你怎么知道他不是故意来说坏话的,来诬蔑人的?所以要忍耐三思。
  这是从事上讲,要不为流言蜚语所惑。古人云:“流言止于智者。”流言蜚语到有智慧的人这里就止住了,不再传了。智者也不会轻听流言,随随便便就受流言蜚语所迷惑。古人又云:“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来跟你讲是非的人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了。是非之人,才会来跟你讲是非之话,真正的正人君子,即使是看到人有过失,都不会轻易地去说,这是厚道的存心。除非不说就会影响到国家大局的利益,那不得不说,保全大局,如果是因为个人恩怨,君子是不会说的,当然君子也不会听流言。
  有首古诗说得好:“谗言谨莫听,听之祸殃结。君听臣当诛,父听子当决,夫妇与兄弟,听之必离别,朋友听之疏,骨肉听之绝。堂堂七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利锋,杀人不见血。”这个说得非常形象,说那种谗言,流言蜚语,是是非非的这些话,一定要谨慎,不能随便就听了,受它影响。听了之后,就会有灾祸,就会遭殃了。这里举出几个例子,“君听臣当诛”,如果是国君听了谗言,说某人不好,那个臣子就要被诛杀掉,可能所诛杀的是一个忠臣;父亲如果听了流言蜚语,说儿子不好,那儿子可能也会跟他诀别了,就父离子散了;夫妻之间如果听了外面的闲言闲语,互相就有了猜忌,就要分离了;兄弟之间偏听偏信,也会兄弟反目了;朋友之间听了是非,互相也怀疑了,这个“朋友有信”就破坏了,就疏离了;骨肉亲人听了流言,可能这个亲情也断绝了。流言蜚语之害有多大!所以,堂堂七尺男儿,不要听了三寸舌头所讲的话,这个舌头上面有利剑,杀人都不见血。这是比喻那种“轻听发言”的害处,不可不慎。
  
  谨慎流言利人利己
  
  我们不要听信谗言,对于是非的话,流言蜚语,一定要谨慎对待,认真查明究竟,才能够做出决定或者是判断,否则会贻害不浅。
  明朝有一位贤士叫陈良谟,他也做过官,是进士出身。他就曾经告诉过我们一段这样的故事,他说自己过去被分发到公安县任职,有一位白教谕,这个人姓白,教谕就是正式的教师,负责教育生员的。白教谕到京城参加会试,他的妻子很喜欢做好事,曾经用白教谕的名字写在一个疏文上,布施给道姑有一两银子,并且把一丈麻丝就绣在这旗幡上,大概是做一些功德。
  刚好这个白教谕同事的妻子经过这里,看到白教谕的妻子做这些事情,就很惊骇地说,儒官如果跟道姑往来,这会影响仕途的,这其实是迷信的人不懂,在乱说。结果这个白教谕的妻子听了之后就信以为真,以为自己害了丈夫的官途,心里闷闷不乐;而白教谕这次也落了榜,回到家里,当然也是心里很不痛快,就拿妻子的麻料做衣服,而且还剪掉了那个旗幡。妻子这一看,加上原来那种心理的阴影,更是心有愧疚,最后竟然上吊自杀了。就这一句闲言闲语,害到人上吊自杀。这个白教谕固然是非常地可怜,他的妻子当然是更加令人惋惜了。
   刚好陈良谟听到这件事,又遇到了一个巡抚叫林二山,两人正在讨论儒官里头哪些是贤能的,哪些是不贤能的,林二山就拿着名册对陈良谟说:“听说这个白教谕因为奸淫了同僚的妻子,他的妻子有不满的言词,白教谕就逼着她上吊自杀,这个罪过实在是天理不容。”白教谕的妻子上吊自杀,传到最后竟然是白教谕因为犯了奸淫之事逼自己的妻子自杀,这愈传愈讹,传歪了。幸好陈良谟早就知道真相,所以就问这个巡抚:“你刚才说的这番话是谁告诉你的?”这就引起林巡抚的思考,陈良谟又接着说:“如果说这番话的人是个正人君子,或许还能够相信,如果他不是正人君子,那您最好要细细查访一下,可别诬赖了人家的清白。”这个时候,巡抚恍然大悟,拍着桌子说:“是啊!是啊!我怎么能够轻信谣言。”之后,经过陈良谟的澄清,白教谕档案中就没有污点了。
  流言蜚语,差一点让人蒙受不白之冤。就偏偏有一类人爱说这些闲话,特别是那些所谓三姑六婆之类,在家里游手好闲,没事找事,编造出一些风言风语,没想到害人不浅,当然报应也真实不虚。
  后来,白教谕也升了官。有一次,他跟陈良谟一起,来到福建莆田拜访林巡抚。这林巡抚就指着邻居的一家,告诉陈良谟说:“这家是姓吴的,这个人过去曾经担任过公安县的训导,他也是一个教官,就是他谗毁白教谕,讲这些流言蜚语,我差点被他蒙骗了,这个人平时就心术不正,如果不是你当时提醒我,我险些就犯了大错。这个姓吴的人后来也是被同事谗言毁谤,于是罢了官,在归家的途中,经过鄱阳湖,他自己乘的船竟然就翻掉了,所有的财物统统都淹在湖底,只留下他一条身命,现在已经是非常落魄了。”
  所以我们看到,编造那些流言蜚语的人下场都不好。说人家的时候好像是一时痛快,没想到这个后果自己要承担。我们不能够被流言蜚语所惑,更不能自己去造作恶语,谗毁他人。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还没有成为圣人,他肯定会有过失,人有了过失,我们应当妥善的维护他,给他机会改过。更何况如果人没有造作过失,本来就是无辜清白的,我们如果还编造一些流言,捏造一些恶事来谗毁他,这种恶毒那是甚于刀斧虎狼,这是杀人不见血。所以,听者如果不能够分辨是非,受流言所迷惑,很可能将贤人冤枉成恶人,把好人误为是坏人,所以不可以随随便便听信谣言。
  这句话从心上讲,教我们要自己断绝是非之心。为什么人会听信是非之语、听信流言?其实还是自己有是非之心,喜欢看别人的过失,喜欢琢磨人家的过失。

 
 难忍能忍不见世过

  古德有句话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志于道的君子,他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世间人的过失他不会放在心里。那世间人有没有过失?当然会有过失,可是他有过失,如果我看到了,也绝不放在心上。就好像走在路上,见到一个不认识的陌生人走过来,你跟他点个头,微笑一下,过去了,再也想不起他来了,那你见到他没有?见到了,没把他放在心上,过去了,也就消失了。所以看世间一切人如果有过失,就好像在路上见到陌生人一样,绝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都不可以,就更不能放在嘴上了,去讲人的过失,这更是一种罪业。

  对于别人讲我们的过失,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要“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这里面最妙的就是一个忍字,你要能忍,这个忍不是强忍,听到别人来讲我过失的时候,我已经怒火中烧了,但是表面上还装作好像不以为然,那是强压着怒火,那个忍不是真的忍。要什么样的忍?忍有很多种,第一个是理忍。你要能够说服自己,明白道理了,对于别人讲自己的过失,自己心里清楚确实没有犯这个错误,没有这个过失,他讲错了,我没有愧意,何必跟他烦恼?怎么会跟他生气?道理明白了,不要跟他计较。
  接着是什么?反忍,反是反求诸己。人家不能够真正对我们产生恭敬心,所以编造流言蜚语来讲我们,那是自己德行不够,感召到这种结果,所以自己好好修德,他这种流言蜚语,帮我消业障,提升我的境界,所以绝不要生气。
  再提升一种,喜忍,欢喜接受别人的侮辱。别人对我如何毁谤,我不仅不为他所动,不会生气,反而感恩他。他拓宽了我的心量,消除了我的业障,帮助我提升,我很欢喜,这是难得的一个机会,没这个机会,我还很难提升,这一有机会,我提升就快了,这是喜忍。
  最后是慈忍。慈是慈爱,慈悲。看一切人跟自己是同胞,跟自己是一体。既然是一体,怎么会有对立,怎么会有怨恨?我们的恩师给我们讲课的时候举个比喻,就像牙齿和舌头打架了,舌头被牙齿咬到了,这常常会发生,一不小心舌头被咬到了,很痛,那这时候舌头会不会很生气:“你这牙齿这么可恶,要把你都拔掉。”舌头不会这么想,为什么?因为舌头跟牙齿是一体,都是人身上的器官,偶尔牙齿犯了错误,舌头怎么能跟它计较?所以这叫慈忍。一体,一体就不能计较了。不计较,反而消你的业障,提升你。牙齿虽然硬,咬舌头,但是你看看,人到老的时候是牙齿先落还是舌头先落?牙齿先落,舌头保留到最后。满嘴牙都掉光了,舌头还在。你看,忍辱的人最后最长久。这都是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所以,一个人能够忍耐、忍辱、不生气,这个人福分就大了。

  
富弼师德忍辱楷模
  
   宋朝有一个宰相叫富弼,这是一代名相,他的胸襟非常宽广,大肚能容,别人有时候会骂他,他绝对不生气。他在少年时代就练就了这种所谓听骂的“童子功”,绝不生气。有一次,有个人莫名其妙地骂他,他听而不闻,无动于衷,旁边人以为他听不见,就提醒他说:“喂,有人骂你。”结果富弼就回答说:“他大概是骂别人。”旁边的人又说:“这哪能呢,他是指名道姓在骂你。”富弼又说:“这天下之大,同名同姓的人多,他怎么可能是骂我,肯定是骂别人。”你看,这些骂的话他就是不听进去,最后连骂他的那个人都服了,心生惭愧,所以古人讲,“宰相肚里能撑船”。确实,你有这样的大量、肚量,你才有这样的福分,量大福大。

  比富弼还要厉害的,还有一位,唐朝的名相叫娄师德。他也是出将入相,自己一生为官清廉,数十年从未取一文不义之财,官拜宰相了,生活都非常清贫,非常难能可贵。娄师德心胸非常宽广,能够忍让宽容。
  他的弟弟,也是一位胸襟宽广的人,德行学问也是非常好的,弟弟受任做州刺史,是一个很高的官了,将要赴任的时候,去拜别兄长。娄师德就问他:“我现在已经位高到宰相了,位高权重,你现在又做州刺史,我们兄弟俩可以说是荣宠过盛了,要知道,人太贵盛了,就会有灾祸,那你要怎么样才能够免除灾祸?”他弟弟就跪下来,对他兄长说:“从今以后,如果有人吐口痰吐到我脸上,我就把这个痰擦干净,绝对不跟这个人计较,所以兄长你就不用替我忧虑了。”这是什么?能忍才能够安宁,才能够保全官位。
  没想到娄师德反而表现得神色忧虑,跟他弟弟说:“你这么做,反而使我忧虑了。为什么?因为人要是吐口痰在你脸上,那是他对你很愤怒,可是你要把这痰擦干了,你是逆着他的意思,所以就使得他更加地愤怒。应该怎么办?他唾到我的脸上,我不能擦掉,让它自己干,而且还要笑面迎人,欢喜接受。”
  娄师德这种气度,自然是高他弟弟一筹。那当然他的官位也高他弟弟一筹,有这样的心量就有这样的福报。德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忍辱。这是告诉我们,对于任何人的毁谤谩骂,讲说是非,不仅不为之所动,不为之所动是自己没有对立的心,没有是非的心,而且还要欢喜接受,肚量宽广,能够容人。那样,福报就会愈来愈大,家业也就愈来愈长久荣盛。
筝和首页 | 加盟筝和 | 人力资源 | 联系筝和 | 网站律师 | 合作指南 | 会员注册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筝和天下
京ICP050878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5]字第 471 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