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嫦娥》
  • 《秋说》
  • 《香山射鼓》
  • 《我爱你中国》
  • 《明月千里寄相思》
  • 《思乡曲》
  • 艺考开考:吹拉弹唱齐上阵(图)

    发表时间:2011-2-24 9:59:59    来源:齐鲁网

     

    艺考现场

     

    艺考考生

      齐鲁网2月15号济南讯(记者孙立章 通讯员王志军)今天上午,山东艺术学院校园内,唢呐阵阵,歌声悠扬,器乐、声乐艺术考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山东艺考迎来了最响亮的一场考试,吹拉弹唱齐上阵奏响青春圆舞曲。

      乐器演奏  全家上阵

      记者在器乐考场看到,考生们从服装穿着,演奏的每一个姿势,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表现的个性十足,虽然是艺考,评委只有6---7个人,考生们的表演就像大舞台上的一场隆重演出。尽管考生考试时间不足10分钟,可在考生的背后,为考生忙活的是一个“亲友团”。

      从威海荣成来的考生家长王学亮“今天俺闺女来考试,他妈妈和我负责搬运,孩子的姑父是专职司机,负责运输,你看看,这古筝这么笨重,那闺女根本搬不动,济南一场大雪,地面又湿滑,幸亏来了这么多人,这里考完了之后,再去淄博和潍坊考点,争取多拿几个艺校的校证。”

      “俺的儿子从4岁就开始拉二胡,这么多年了,考试到了关键时刻,家长不来能行吗?”济南的考生家长宋老老师说。

      记者在考场外考到,凡是参加器乐考试的考生,都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大多都由爸爸或妈妈来陪考。

      声乐考场 歌声嘹亮 俺就想成为歌唱家

      悠扬的歌声,激扬的旋律,如果不是亲临考试现场 ,还以为这里正在举行演唱会呢。

      来自青岛的美女考生圆圆对记者说:“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就想当一名歌唱家,我希望我的梦从这里实现!”

      “俺儿子天生就有一个好嗓音,特别是在低音方面,浑厚甜美,我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把儿子培养成为歌唱家,将来超过世界三高!”来自日照的考生家长赵老师对记者说。

      在今天的考试现场,参加唱歌的考生人气最旺,都是冲着“歌唱家”来的;山艺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王世慧向记者介绍:“今年的考生从素质来看,好于任何一年,姑娘长得漂漂亮,小伙长的帅,谈吐儒雅,天生丽质,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料,从报名的情况来看,录取比例已经超过了10:1”

      文化产业给力 促进学生就业

      在今年的两会上,姜大明省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振兴文化产业,规划建设一批文化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打造齐鲁文化品牌。“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文化产业给力 ,为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就业渠道。山艺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王世慧激动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山东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资源灿若星辰,有数量众多、价值极高的历史遗存和名胜古迹,有在国际上备受推崇的孔孟思想、儒家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全国的文化圣地。近几年,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滨河文化产业带呼之欲出,东、中、西文化产业聚集区蔚成大观。为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离不开艺术的支持,去年,山东省先后出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山东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近20个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文件。

      省委书记姜异康明确要求:“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后,着力打造五个方面的新优势:强化改革动力,打造“文化体制”新优势;着眼城乡统筹,打造“文化惠民”新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文化创意”新优势;彰显文化魅力,打造“文化品牌”新优势;加快文化走出去,打造“文化贸易”新优势。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重视加强各类文化人才培养。

      省长姜大明强调,要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载体建设,积极开发国内外文化市场,不断壮大我省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要把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建设一流文化场馆,打造一批精品剧目。

      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院院长潘鲁生表示:众所周知,艺术院校是培养艺术人才的地方,当年,蔡元培、徐悲鸿、欧阳予倩、戴爱莲、劫夫等这些教育家、艺术家,为了建设艺术学校,培养艺术人才,想尽了千方百计,可谓呕心沥血,才有了现代中国足以骄傲的艺术基石和事业传承。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文化产业必将成为山东发展的亮点,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必将成为“香饽饽,抢手货”!

    筝和首页 | 加盟筝和 | 人力资源 | 联系筝和 | 网站律师 | 合作指南 | 会员注册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筝和天下
    京ICP050878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5]字第 471 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