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嫦娥》
  • 《秋说》
  • 《香山射鼓》
  • 《我爱你中国》
  • 《明月千里寄相思》
  • 《思乡曲》
  • 上海世博会拉动了古筝海外交流

    发表时间:2010-7-30 10:56:40    来源:扬州古筝协会

       《上海筝会》的海外会员,加拿大多伦多著名钢琴家、古筝家范上娥,新加坡著名钢琴家、三弦家张念冰,来到上海观看世博会。筝会资深的古筝家郭雪君、金振瑶、魏宏宁、李贤德等老同行、老同学与之相聚会面,正是一次交流和互相学习的大好机会,连我这充其量算是古筝爱好者的音院老同学,也应邀参加了欢聚,真是托了上海世博会的福也。

       “天下筝人是一家”!自家人见面,总免不了“谈天说地”,谈的最多的当然是“筝”的故事;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为走音乐“民族化”的道路,动员出自于钢琴专业的学生,改学民族器乐。现这二位海外的华人音乐家,正是当年的本科生。除她们聪慧加努力的自身因素外,坚实的音乐基础扶持了她们在民族器乐的传承中取得了具大的成功,除演奏、教学外,专业的创作能力也特强,范上娥、格桑达吉曲的《雪山春晓》就是筝界无人不知,谁人不晓的创新佳作。

       在加拿大的华人,学习古筝不在少数,但范上娥除个别教授之外,还需要化费时间自编教材,组织不同程度的学生排练合奏、重奏。诸如她与朝鲜的古筝演奏家合作搞音乐会,还需要将五线谱的总谱事先整理好,发给合作者进行排练,这样就能省时而有效地进行交流演出,从中也可学习观察到异国他乡的东西,以她的角度来看,现时别人家的技巧和演奏水准都是非常高的,相对而言,上海的古筝则是平平而已。其实我也知道,同样上音在加拿大的古筝名家项斯华、以及号称在美国有三千弟子的王昌元。在国外的民族乐器教学中靠的都是自身的努力和创造呵。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艺术中心考级委员会担任名誉顾问,新加坡华乐团艺术咨询委员会委员的张念冰,是新加坡著名的三弦演奏家、教育家。自离开音院后我们可是从未见面,但因在网上看到了她那当画家的爱人,在迎北京奥运会的书画大赛上作品得奖,我们才通过网络有所联系。如今她带来了更多的关于新加坡华乐团的消息,让我们知道了华乐团赵剑华、马晓兰、瞿建青、沈国庆(原本都是上海民族乐团青年尖子)等人的情况,让我们赞叹他们的成功来之不易呀。

       古筝的走向世界,除归功于海外“筝人”的努力外,也得益于乐器的进化和改革,谈起二十一弦S型古筝,大家就怀念到上音之古筝传人,功不可没的王巽之先生,也见证了古筝筝架和钢丝尼隆弦的制造创始人魏宏宁老师,也想起了音院乐器厂协助研制琴弦,甚至研制竖琴的戴昌老师,还有那当时在民乐系进行二胡、琵琶等钢丝尼隆弦的使用、改进的老师和同学……。奇特的是,这项独具匠心的创造,至今却并没有申请专利,在众多为了赚钱的市场经济来看,好像是有点“不可思义”,但此事却是这一代代传承的“文化人”,对民族音乐无私奉献的一个小小缩影。

       确切地说,中国古筝的走向世界,恐怕主要还局限在华人的地区,搞计算机音乐的我,最想知道的是,这些海外筝人是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古筝是否真的受当地人们的喜爱,古筝如何来弹奏和介绍当地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乐曲?就像我们去国外就要看看外国的东西,老外来参观世博会就要看看我们中国的东西,以及其它国家的东西。众所周知,钢琴和吉它在世界的广为传播,说明了它们已具有国际性的普及,已与各国音乐文化的交融,要说中国的锣,已在各国交响乐团广为受捧的话,那我以为,声情并茂的古筝崛起也将是大有可为。

       世博会给我们的城市生活带来了新的空气和理念,老外和海外兵团们给我们带来了中国文化融入世界的春之消息,观看各国优秀的展馆让我们惊叹,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和答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本源于人文和科技的运用,也应验了“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那末上海的音协、上海的筝会,除了考级和比赛之外,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你们、以及他们……,大家一起来想想吧!

    筝和首页 | 加盟筝和 | 人力资源 | 联系筝和 | 网站律师 | 合作指南 | 会员注册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筝和天下
    京ICP050878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5]字第 471 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