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作于1955年,是建国后最早创作的新筝曲中的佳作。
乐曲采用变奏的形式,运用了古筝演奏中的不同技巧,展现了一幅人们在纺织劳动中的热烈、欢快、忙碌的场面。此曲旋律简朴、优美,并具有浓郁的岭南音乐风格,演奏时要注意“4、7”变音的音准, 上滑是滑到“4”音,而不是习惯上的上滑至“5”音。还有“7”的上滑音,都要有正确的音高,才能准确地表现风格。此外是小切分的节奏型,要准确把握。第二段转为2/4拍,有一个“劈”的指法,与“大撮”一起运用,要弹得干净、有力。第三段为1/4,右手食指演奏旋律音,加上左手食指的刮奏,这两段都形象地表现了纺织机的节奏与声响。在一句由快渐慢的过渡句之后,是一段稍快的快板,由左、右手的“小撮”轮流进行。演奏时左右手配合要和谐、流畅,以此表现出欢快的劳动情景。以上几段的演奏,不仅要流畅欢快,并要有层次感。进入尾声,实际上是第一段的再现,通过左手的揉、滑、揉、颤,揭示了纺织女工劳动时内心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