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302.5万天价的清嘉庆明黄缎绣五彩金龙纹夹炕褥
郎世宁—谷花稷穗(苏绣壁画)
高档紫檀满园春色(苏绣双面绣)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强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刺绣走进千家万户。而同时,面对通货膨胀,刺绣的投资理财价值也得到不断发掘,逐渐从单纯的装饰品演化成艺术和财富共同的象征,导致国内“刺绣热“经久不衰,各类绣品纷纷出击抢占市场,特别是四大名绣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让人费解的是无论是作为装饰还是投资,苏绣始终是市场上当之无愧的宠儿,身价日益看涨,牢牢占据着中国刺绣的龙头地位,并成为中国刺绣走向世界的名片。
据中国刺绣行业协会对国内各大艺术品拍卖行10年来拍卖纪录的统计,自2001年6月到2011年6月,苏绣总计上拍作品98件;粤绣、湘绣则分别为50件和49件,蜀绣只有3件。在价格上,2008年苏绣平均拍卖成交价为6万元/件,2010年达到了13万元/件,两年时间翻了一番,粤绣、湘绣、蜀绣成交价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粤同比下跌达24.8%。
两个个案更能说明苏绣的市场地位和在人们心中的价值。
2009年,北京北纬四十度拍卖公司推出的苏绣作品“清嘉庆明黄缎绣五彩金龙纹夹炕褥”,在投资收藏家的竞相角逐中最终以302.5万元的天价成交。
2010年,深圳同源南岭文化创意园有限公司将154件苏绣藏品作为质押,成功从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获得了3000万元的贷款。
在外贸方面,苏绣的表现更是不凡。中国刺绣行业协会的监测数据表明,2011年上半年全国刺绣行业出口2亿美元,其中苏绣占据50%份额,在欧美等部分国家,苏绣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产品供不应求。
同为集文化艺术和投资理财价值于一身的手工艺术品,苏绣为什么能得到特别亲睐?为此我们采访了国内苏绣领军企业,苏州娇古苏绣艺术品有限公司经理张奇伟先生。
“和其它绣品相比,苏绣有三大先天优势!”张奇伟先生笑吟吟的说。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苏绣魅力经久不衰。
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以苏州为国都的吴国就已经将刺绣用于服饰。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宋代苏绣更是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清秘藏》描述说“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到了明代,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以唐寅、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和刺绣艺术结合让苏绣得到跨越式提升,图案肖像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 “巧夺天工”之称,苏绣艺术也就形成独特艺术风格,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明、清两代,苏绣更成为皇室贡品。
独一无二的产地属性让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复制。
在大多数人眼里,凡是出自于苏州的绣品都叫苏绣,其实不是这样。广义的苏绣分为本地绣、苏北绣、宝应绣。正宗的苏绣属于本地绣,更确切的说就是由苏州一带苏州本地人绣制的作品,产品细腻光泽,色彩过渡搭配协调,绣线劈丝,品质高贵。苏北绣产自盐城、淮安一带,宝应绣产自扬州宝应,这两类绣品的工艺、质量都无法和本地绣相提并论。无论是历史上的苏绣名品还是现代佳作均出属于“本地绣”,历朝历代的苏绣名师也毫无例外是苏州人氏。
“娇古苏绣艺术品有限公司的绣娘全部是为苏州本地绣娘,平均绣龄在二十年以上。”张奇伟先生特意强调。
产品稀缺也是苏绣受到投资收藏界追捧的重要原因。
和同类产品采用机器刺绣不同,正宗的苏绣从来都是由绣师一针一线纯手工制作。一名绣师如果没有天赋,没有十年八年的专注及磨练并经数月乃至经年的“日日眼累、手酸、心乏的辛劳“,很难绣出精品扬名立万,从成名到‘封针’往往只有短短的十年左右,而制作一幅精品一般需费时数月甚至数年,所以真正进入市场的苏绣精品非常有限。为此,很多投资收藏家斥资数十万甚至百万搞委托创作或预定跟单,为数不多的名师巨作往往尚未出厂就名花有主,这也是导致精品苏绣价格步步升高的重要原因。
“当然,仅有先天优势还不够,后天努力也必不可少!文化艺术品和投资收藏市场瞬息万变,要始终保持苏绣的领先地位并非易事,不过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下,我们做到了!而且今后会做的更好!”说到这里,张奇伟先生满脸自豪,如数家珍。
持之以恒的创新为苏绣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两千年的苏绣发展史也就是一部创新史,在这方面,我和我的同行们也都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张奇伟先生说。
工艺上,苏州绣师丝毫不放松传统针法技艺的传承,同时围绕现代多元化艺术题材又发展出了“虚实乱针绣”,看似杂乱的长短交叉线条,通过分层加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了当今中国刺绣艺术的最高水平;材料运用上,苏州刺绣研究所通过科学实验开发出新材料—三叶异形丝,实现了苏绣新材料研发的重大突破;表现手法上,苏州绣师在清代苏绣大师沈寿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仿真绣”工艺,使西洋素描、油画、摄影照片等皆可作为‘粉本’上绷绣制,立体感和真实感更强,艺术品位和档次得到跨越式提升。
精品路线和大众化策略的结合,让苏绣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以张奇伟先生为代表的苏绣企业家看来,苏绣装饰功能和收藏投资功能分别体现了大众化和精品化的特征,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不断提升苏绣的整体价值和影响力。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目前大部分苏绣厂家都有三条生产线,一条集中力量生产耗时长、要求高、价值动辄百万元以上的巨幅精品,一条生产耗时在数月之间,及装饰和收藏价值于一体的中型佳作,一条生产用于人们日产生活的微型装饰品,三条产品线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既保证了大众装饰需要,也适应了投资界收藏需要。娇古苏绣艺术品有限公司则结合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巨大装修装饰需要,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空间的结合,在传统单面绣装饰画和双面绣屏风台屏基础上,成功开发出双面绣隔断工程项目,使双面绣屏风类装饰与现代装修隔断工程实现了完美融合,广泛用于家装和酒店装饰,娇古公司也因此成为业内公认的传统刺绣装饰工程项目引领者。
政府和企业合力狠抓人才培养,确保了苏绣艺术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为了解决苏绣人才问题,近年来苏州市、区(县)、街道均积极支持企业加强员工培训,培养和选拔优秀“绣娘”、“绣郎”。2010年,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时隔8年重新招收“专业绣娘”,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办班,出了一条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技艺精、知识博、眼界广的“现代绣娘”。 而作为苏绣领军厂家,娇古苏绣艺术品有限公司目前有五百名经过严格培训的本地专业绣娘,四十多名国家工艺师,技术实力在苏绣厂家中首屈一指。公司还坚持每年拿出数十万元经费把员工送往苏州、北京、上海等地的美术学院进行系统培训,并和苏绣研究机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确保了公司技术领先地位。
“我们的目标是培育技术实力最强的团队,打造国内最知名的苏绣品牌!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销往海内外100多个国家及3000多座城市,但我觉得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们的梦想是通过娇古苏绣,让中国文化瑰宝苏绣文化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张奇伟先生满怀憧憬。
深度分析苏绣的发展,记者感概万千。苏绣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能在激烈的绣品市场中独占鳌头,正如张奇伟先生所说,既有“先天优势”,更离不开“后天努力”,苏绣企业家和当地政府的做法值得所有致力于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人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