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国学热,标志着改革开放30多年,由文化热发展而来的国学热的进一步深化。
国学,掀起下一轮国学热! --李学勤杨义詹福瑞等在南昌国学论坛上发言认为国学热将深化
4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的相关单位和南昌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的国学论坛在江西南昌举行,数十位国内着名学者与会。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着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先生在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以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相继成立国学研究机构为标志的第一轮学界“国学热”已经告一段落。带动第一轮国学热的大学,多是自身具有国学研究传统和深厚学术底蕴的学府。现在,是第二轮国学热即将到来的时候,带动第二轮国学热的是像南昌大学这样,虽非国家顶级学府,但却担当着某个地区学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责任的学术单位。新一轮国学热,标志着改革开放30多年,由文化热发展而来的国学热的进一步深化。 新一轮国学热 与地域发展紧密结合 江西史称江右,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厚人文基础的省份。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文天祥、陶渊明、黄庭坚、汤显祖、陈寅恪等历史名人都和这里有着紧密的联系;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吉安的白鹭洲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为这里平添了一层浓重的文化气息。李学勤指出,南昌古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新一轮国学热,国学研究的深化和普及将依托于这样的具有独特文化传统的地区文化意识的复苏。 据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东有博士介绍,目前江西正在着力建设鄱阳湖经济区,而支持国学研究、发挥国学研究的作用,一方面将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江右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另一方面也将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塑造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江西人文精神,从而带动鄱阳湖经济区的全面发展。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谭启勋认为,国学虽说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与学术之总称,但当代国学研究仍需与地方文化的现实发展结合起来才会既有传承又有开新。如结合人文独厚的地域特色,江西应考虑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兴办国学教育产业基地;江西的国学研究应对江西丰富的历史文化作出梳理,如把驰名中外的瓷都“景德镇”文化列入研究范畴;学院中的教学要在经典读本、规范动作之外,拿出自己的特色即江西国学的特色。 国学之“国”指文化 应重视实践性 “国学”一词虽然产生已久,但何谓“国学”却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李学勤认为,国学的“国”字应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对应,不像国花、国徽的“国”.他说,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的碰撞开始,到在中国产生西学、在西方产生汉学,产生与发展的逻辑结果是在中国产生“国学”.“国学”不是学者们头脑一时发热生造出来的,它是历史的产物,历史的潮流。“国学”在今天,已经是中华民族的根本之学、血脉之学的代名词。 近年来,国学热一波又一波升温,不是“文化思潮”一句话能解释的。一个民族在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寻找自己的文化身份。我们讲国学,国学在现在应该有个怎样的担当?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着名文史学家杨义提出这个问题。他指出,我们固然要注意到那些日常生活中国学所呈现出的外延性的东西,但千万不能把核心的东西丢掉。国学,只能是“大国学”的概念。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多地域,少数民族中也存在着一些根源性的文化要素,当代人研究国学,要把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多元一体的文化结构作为研究对象。 针对应将“国学”列为一级学科的争论,李学勤先生回应:“国学”光讨论是没用的,跟文化一样,“国学就是需要做!”他援引陈启云的观点:我们今天在讨论国学要不要列为一个学科,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目前中国经济繁荣和国力增强的现状,是邓小平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的成果。改革开放的最初推动靠的不是知识系统、理论构架、方法配置,而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大胆尝试。当今中国,保守与激进,传统与反传统,提倡国学与反对国学,种种对立和抗争,其牵连方面比起过去的一些问题可能更为广泛和复杂。而在这个时候,对于国学这个问题的各种是非讨论意义恐怕不是很大,最主要的是做! 新国学,学术话语 要转变为大众话语 “国学”不是技艺的学问,它针对品性修养、世道人心。南昌大学国学院院长程水金认为,学习国学对个人来讲是培养君子人格,对社会来讲,是构建道德价值体系。国家图书馆馆长、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詹福瑞提出“弘扬国学,拯救世道人心”的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吴相洲教授在回应此问题时指出,有人说,现在提倡的国学育人只对下一代有帮助,对腐败官员却不起作用。但是我想,我们下一代就不要出做“官”的吗?那么我们的国学不是没有出路了吗?吴相洲认为,事实上国学热应该有两个方向:一种是向深度发展,一种是向普及发展。向普及发展,就是要变成大众话语,当前这个工作尤其重要。 吴相洲说,只要变成大众的话语,国学就会对社会有作用。他呼吁学者们身体力行,可以去编一些小册子--哪怕是5000字的大众读本。吴相洲主张“国学”分级:最初级的读本字数不能多,主要由格言警句组成,就好像西方人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去找《圣经》一样,起到安慰心灵、辨别善恶的作用。如现在很多人养狗,而孟子明确反对养狗:“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又比如说贫富差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再高级一点的读本可以是1万字,然后3万字、5万字地涨上去。吴相洲认为,国学慢慢渗入大众的话语了,老百姓懂了,世道人心也就有了。遗憾的是,现在社会上虽然高呼弘扬传统文化,但和传统文化接轨手段又太少了。 与多数学者相比,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略显忧虑,他担心的是师资问题:“比如,我们在国外设立了大量的孔子学院,设孔子学院的初衷是好的,要弘扬中华文明,沟通中西文化。但这些孔子学院目前只能教教语言,根本起不到文化弘扬和交流的作用。”开办国学院最大的好处,在郭齐勇看来是至少让大家多读点书。 (作者: 王小宁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